华新社财经(记者 邹志华)荷兰政府近期对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采取强制性管理措施,引发国际社会对欧洲在地缘政治中处境的高度关注。多位荷兰分析人士于10月27日向香港《南华早报》表示,此举反映出欧洲在中美两大国之间面临复杂平衡的挑战:在安全领域倚重美国,在经济层面则与中国紧密相连,难以同时满足双方期待,处境颇为被动。
“欧洲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因为任何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荷兰咨询机构ChinaGeopolitics创办人弗兰斯-保罗·范德普滕(Frans-Paul van der Putten)指出,“核心问题在于,无论怎么做,都可能在安全或经济利益上付出代价,甚至两者兼损。”
“欧洲几乎无路可退”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荷兰政府援引一项自1952年制定以来未曾使用的法律,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自9月30日起一年内,不得进行涉及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的任何调整。
同时,闻泰科技指派的CEO被暂停职务。荷兰方面还要求任命一名具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并将安世半导体几乎所有股份交由指定第三方托管。
事件发生后,中方有关部门回应指出,坚决反对荷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正常经营。此类做法不仅违背契约精神与市场原则,也可能损害荷兰自身的营商环境。
尽管荷兰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曾与荷兰外交部接触,要求“替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管理层,但荷兰方面仍辩称其决定未受外部压力,并指责中方“混淆事实”。
不少分析人士对荷兰政府的解释表示质疑。
“这绝非巧合,我对此难以信服。”范德普滕认为,尽管荷兰政府可能未在决策前直接与美方沟通,但美国因素无疑是事件背后的重要推力。
荷兰智库海牙战略研究中心分析师贝内黛塔·吉拉迪(Benedetta Girardi)也认为事件时机并非偶然。她指出,荷兰此举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安世半导体管理层问题,以及欧盟对战略自主性的日益重视。
吉拉迪表示,“欧洲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在中美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他们几乎没有回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荷兰政府此次动用了一项原为“战时设计”的法律工具,引发观察人士广泛关注。
“必须将此事置于全球半导体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下理解,”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费雷拉·戈麦斯(Alexandre Ferreira Gomes)表示,“政府启用一项从未实际使用过的法律,确实出人意料。”
吉拉迪指出,此举与荷兰长期标榜的“自由主义”和“重视贸易”形象形成反差。范德普滕补充说,“这是荷兰政府前所未有的做法”,可能对中荷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安世半导体事件已对全球汽车供应链造成显著冲击,波及欧美日多家车企。
德国《商报》援引供应链风险分析公司Prewave的报告指出,“欧洲所有航空航天与国防企业均使用中国生产的安世半导体芯片”。
报告分析了七大行业共107家欧洲领先企业的供应链,结果显示,86%的企业从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生产基地采购芯片。
这意味着“欧洲大部分工业面临潜在风险”。
荷兰首相斯霍夫回应称,“这暴露了欧洲的脆弱性”,但仍坚持认为,针对所谓“管理不善”采取干预是“必要的”。
“我们非常清楚相关后果……正积极推动问题解决。当前关键是建立良好管理机制,确保芯片生产以负责任方式恢复。”他补充说。
斯霍夫透露,荷兰已与中方及多个欧盟成员国就此事展开磋商。
鉴于半导体行业的战略敏感性,以及美国持续收紧对华出口管制,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方的反应“可以理解”。
“中国的反应本可以更强硬,”吉拉迪表示,但在如此关键的战略行业,中国不可能示弱。她认为,在当前环境下,中方对美国影响力的怀疑“完全合理”,“如果角色互换,美国也会同样怀疑中国”。
《南华早报》评论称,安世半导体事件突显欧洲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背景下的脆弱性。分析人士呼吁,欧盟必须团结一致,重新审视其地缘战略,以应对新现实。
戈麦斯指出:“对欧盟而言,这不仅关乎中国,也涉及美国,特别是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5日刊文指出,“安世半导体的接管与管理层罢免事件,既反映中美紧张关系对科技行业的广泛影响,也显示美国正毫不掩饰地运用其贸易实力争取盟友支持。”
“未来几年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欧盟与中国正就安世半导体问题密切沟通,寻求“快速且务实的解决方案”。戈麦斯表示,如果欧盟希望成为真正独立的地缘政治力量,类似问题应在欧盟层面而非国家层面处理。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在10月21日与中方的会谈中指出,安世半导体是“事关重大的双边问题,可能对欧洲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并支持通过“快速解决方案”化解争议。
不过,戈麦斯也指出,即使在欧盟层面,欧洲整体仍显脆弱。“拥有主权意味着能自主制定政策,但欧洲常面临多方压力,限制其选择空间。”
范德普滕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欧洲和荷兰过去试图同时平衡中美关系的做法已难持续。
他指出,安世半导体事件清晰显示,美国正运用其影响力“推动欧洲政府和企业作出符合美方利益的决策”,而欧洲在美方压力下艰难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范德普滕警告,如果欧洲不能尽快实现团结与自主,将在中美博弈中进一步陷入被动,“形势非常紧迫”,“这不是十五年后的课题,而是未来几年必须解决的问题”。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
王文涛表示,关于稀土出口管制,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举措,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始终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王文涛强调,中方坚决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希望欧方发挥建设性作用,敦促荷方遵循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从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大局出发,尽快提出妥善解决方案。
谢夫乔维奇回应称,欧方理解中方出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考虑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在措施执行中,希望中方加快审批欧盟企业的申请。关于安世半导体问题,欧方愿在必要时积极协助荷中双方加强沟通,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同日,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双方就安世半导体等问题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荷经贸合作。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有关措施,已严重影响全球产业链稳定。中方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卡雷曼斯表示,荷方高度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愿与中方密切沟通,为安世半导体问题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
華文財經新聞社聯合報道。发布者:张聚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uaxinnews.com/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