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总书记习近平看非遗有深意
华新社(记者 杨丽)在贵州黔东南的侗乡黎平,唱一个故事,染一段锦绣,“黎民平安”的美好寓意下,不仅有侗家烟火、轻车慢马,也有侗韵悠长、风光无限。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黎平县肇…
-
500年窑火不灭,佛山石湾陶融入新业态引来“追梦人”
华新社(记者 邹志华)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石湾南风古灶,两条“龙窑”依山而建,500多年来窑火不灭。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潘柏林拿起一段木柴放进窑内,窑火烧得更旺了。 “直到今天,南…
-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智库报告解析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意义
华新社综合(记者 李永都)今年春节,中国年透出浓厚的“国际范儿”。多国政要送出新春祝福,地标建筑点亮“中国红”,庆祝春节活动在世界各地上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说,如今春…
-
文化自信 非遗春晚惊艳世界
华新社(记者 张聚奎)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春晚是从春节衍生而来的庆祝形式,自1983年央视举办首届春晚以来,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人民每年热切期盼的文化盛事。20…
-
“春节”申遗成功 四川多个项目参与申报
华新社四川(记者 刘仁健)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
-
春节申遗成功
华新社(记者 冯明凯)当地时间4日11时,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
-
走进于顺生老师艺术世界,领略他的国宝书画艺术之光和魅力
华新社非遗文化(记者 张聚奎)采访人物 :于顺生先生,笔名:埜林。是中国少林第三十二代俗家弟子,法名;释行烙。是少林禅烙书画创始人,九真天医龙门派第三十代兴利。于顺生老师是宣纸烙画…
-
非遗走进生活,传统文化新呈现 全年举办各种形式非遗
华新社非遗文化(记者 杨丽)文化润心 围炉煮茶,点一支香;自制漆扇,感悟文化;夜校抚琴,宛转悠扬……悄然之间,非遗成为年轻人生活里的新时尚。社交媒体平台上,从《黑神话:悟空》的“…
-
服章之美 承千载起新潮
华新社文化观察(记者 张聚奎)“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五千载华夏,丝线经纬,尽显东方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成效
华新社文化观察(记者 张聚奎)目前,我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43个项目列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