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记者 邹欣声)能源金属周期反转,锂矿行业迎来复苏曙光
经历长达三年的行业低谷后,锂矿巨头赣锋锂业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业绩与股价的双重反转。截至最新收盘,赣锋锂业A股报收74.04元/股,年内累计涨幅超过100%,市值突破1500亿元;H股表现更为强劲,年内涨幅达214%。若从年内低点计算,其H股与A股累计涨幅分别超过265%和150%,总市值增长逾950亿元。
分析认为,本轮股价上涨主要受碳酸锂价格回升推动。11月17日,碳酸锂主连价格报9.52万元/吨,月涨幅超15%,创年内新高。市场普遍预期,2026年碳酸锂价格将继续回暖。
周期反转:从业绩低谷到价值重估
过去两年,受碳酸锂供需失衡影响,行业陷入深度调整。作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赣锋锂业业绩持续承压。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净利润为49.47亿元,同比下滑75.87%;2024年进一步亏损20.7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41.9%。伴随业绩下滑,其股价从历史高点158.12元/股跌至24.75元/股,累计跌幅达80%。
这一轮行业调整源于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需求爆发期的过度扩张。当时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60万元/吨,较2021年初上涨逾10倍。价格高企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包括宁德时代等下游企业纷纷跨界布局锂矿。然而,随着产能集中释放,2023年起全球锂市场转为供应过剩。智利铜业委员会预测,2024-2025年全球碳酸锂过剩量将分别达8.9万吨和14.1万吨。
供需逆转导致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至2025年中跌破6万元/吨,较高点下跌超90%。期间赣锋锂业负债水平显著上升,2024年资产负债率达52.8%,较2023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负债总额增至532.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90.69亿元,而货币资金为59.44亿元。
行业回暖:业绩改善与负债优化
2025年以来,随着碳酸锂去库存进入尾声及供应端政策收紧,行业出现转机。碳酸锂期货价格较年内低点上涨超50%,推动赣锋锂业业绩改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46.25亿元,同比增长5.02%;净利润0.2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幅达103.99%。其中第三季度营收62.49亿元,同比增长44.10%;净利润5.57亿元,同比暴涨364.02%。
负债结构也得到优化,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57.59%,较二季度下降约1个百分点。尽管仍面临一定债务压力,但随着碳酸锂价格回升,公司已逐步走出最艰难时期。
实际控制人李良彬成为此轮复苏的主要受益者。其持有公司18.41%股份,按最新股价计算,持股市值超过280亿元,较年初实现翻倍增长。
战略转型:押注固态电池新赛道
尽管度过行业低谷,赣锋锂业仍面临长期挑战。高研研究显示,2025至2028年计划新增锂供应量远超需求,且中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后,销量增长可能放缓,锂市场或持续面临过剩压力。
为此,公司早在2017年就通过子公司赣锋锂电布局固态电池赛道,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共建固体电解质材料工程中心。目前公司已实现固态电解质关键原料硫化锂的规模化量产,并构建了“矿产-电解质原材料-电解质-负极-电芯-系统”全产业链闭环。
2025年9月,赣锋锂业公告称,赣锋锂电拟引入不超过25亿元增资,以强化锂生态产业链布局。不过,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面临技术瓶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问题尚未突破,产业化至少还需5-8年。同时,丰田计划2027年量产的全固态电池成本达150美元/千瓦时,是现有液态电池的3倍,成本优势尚不明确。
业内分析认为,赣锋锂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上游锂矿与中游锂盐加工,而固态电池的核心壁垒在于电解质材料与生产工艺。金属锂负极在固态电池应用中仍存在循环寿命短、界面阻抗高等技术挑战,跨界延伸面临一定风险。
展望未来
对赣锋锂业而言,押注固态电池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若能突破技术瓶颈并实现成本优化,公司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但若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则可能面临跨界挑战。在能源金属周期波动与技术变革的双重考验下,这家锂业巨头的转型之路值得持续关注。
華文財經新聞社聯合報道。发布者:张聚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uaxinnews.com/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