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切入消费级3D打印赛道,投资智能派引行业关注

华新社(记者 刘炼)在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域与影石创新正面竞争后,大疆正将目光转向另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领域——消费级3D打印。
与以往亲自下场造产品不同,大疆此次选择以投资方式进入该赛道。大疆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投资是基于对消费级3D打印技术发展潜力与行业增长前景的看好,符合公司一贯对创新科技的布局理念。
尽管大疆未在回应中明确被投企业名称,但市场普遍认为投资对象为国内3D打印企业“智能派”。更引人关注的是,此次投资协议中“专门设置了涉及拓竹科技的条款”,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
记者注意到,拓竹科技与大疆渊源颇深。创始人陶冶在2020年创立拓竹之前,曾在大疆任职八年,担任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拓竹核心团队也多来自大疆。在其带领下,拓竹在短短四年间营收突破50亿元,迅速崛起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第一品牌,成长速度甚至超越当年的大疆。
上周末,陶冶在朋友圈发布千字长图,坦言此次投资更像老东家对拓竹发起的“火力打击”,而非纯粹的“价值投资”。他引用大疆创始人汪滔十年前的逻辑——“不能让竞争对手找到空档挣到了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和你争夺人才,那才是最大的麻烦。”
陶冶分析认为,早年大疆对拓竹持相对宽容态度,或由于“员工去拓竹总好过去影石”。但随着拓竹在人才市场上从“不添堵”转变为与大疆正面竞争的角色,大疆的态度也随之转变。
随着大疆以投资方式进入同一赛道,一场围绕技术、市场与人才的竞争已拉开序幕。业界关注的是:大疆的入局,是否将撼动拓竹在消费级3D打印领域已建立的领先地位?
消费级3D打印迎爆发,“深圳四小龙”占全球九成市场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在美国出现首台设备。然而受制于学习成本高、体验差、设备昂贵等因素,该技术长期局限于工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消费级3D打印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246.1亿美元,2024–2034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8.5%。其中,消费级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规模达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
目前,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和智能派四家深圳企业共同占据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约九成市场份额,被业内称为“深圳四小龙”。其中,拓竹表现最为亮眼。据报道,其2024年营收达55亿至60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已达20亿元。相比之下,创想三维2024年营收为22.88亿元,净利润8866万元。
价格亲民是推动市场普及的关键。目前头部企业已建立从入门到专业级的产品矩阵。以创想三维K1 SE(1999元)与拓竹A1(2199元)为代表的入门机型,显著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如今,一台性能可靠的中高端3D打印机,价格已与一部中高端智能手机相当。
拓竹创始人回应竞争:行业终究靠产品说话
拓竹的成功并非偶然。3D打印作为一个典型的“硬件+软件+内容生态”三位一体行业,拓竹在各方面均实现了突破。
CTO高修峰在今年7月回顾行业初期时指出,2020年的3D打印机本质上仍是“弱智产品”,用户“本想玩3D打印,结果变成修机器”。高修峰曾在大疆担任系统工程负责人,他与陶冶等创始团队在2019年共同创立拓竹。
团队首先从硬件层面推动创新:将无人机中的陀螺仪用于抑制设备共振,在打印头加装激光雷达监测出料,配备多摄像头系统实现协同感知——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设备的智能化与稳定性。
硬件之外,软件与内容生态构成了拓竹的长期壁垒。其推出的MakerWorld模型社区,让用户无需学习复杂建模即可“一键下载、所见即所得”。上线两年,MakerWorld已成为全球用户量第一的3D模型社区,月活近千万,拥有超百万模型。据悉,拓竹每年向创作者发放激励达数亿元,头部创作者年收入可超50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拓竹把3D打印从极客玩具变成了普通人也能用的产品。硬件上做到开箱即用,软件上重金投入内容生态,解决了‘买回来就吃灰’的行业痛点。”
被大疆投资的智能派成立于2015年,早期以STEM教育套件出口为主,后转型3D打印业务,2024年出货量达50万台。若未来获得大疆在供应链与技术体系上的支持,其行业影响力或将进一步提升。
面对来自“老东家”的竞争,陶冶在朋友圈回应称:“过去5年我们一直都在准备。一个行业要是被证明有前途,很多人来卷你是必然的。要是被卷死那只能怪自己没本事。好在3D打印归根结底还是靠产品说话的行业,搞产品我们还是有点自信的。”

華文財經新聞社聯合報道。发布者:张聚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uaxinnews.com/5234.html

Like (0)
张聚奎的头像张聚奎管理团队
Previous 3天前
Next 3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