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财经观察(记者 邹志华)阿里巴巴集团正计划对其旗舰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全面升级,旨在使其功能进一步对标OpenAI的ChatGPT。
据媒体13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阿里巴巴将在未来数月内更新现有的“通义”iOS和安卓客户端,并将其正式更名为“千问”(Qwen),与公司旗下知名的AI大模型名称相呼应。
升级后的应用将逐步增强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AI)功能,以优化用户在淘宝等主要平台上的购物体验。消息人士透露,长期目标是将“千问”打造为功能完善的AI代理——这也是整个AI行业竞相追求的关键目标。
为推进此次改版,阿里巴巴在过去数月已调集超过100名来自不同部门的开发人员,并专门分配了两层办公楼作为“千问”项目专属工作区。这一举措也与公司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去年9月提出的追加3800亿元AI投资计划相呼应。受此消息提振,阿里巴巴港股股价由跌转升,涨幅一度扩大至3%,此前盘中曾下跌约1.5%,并带动恒生科技指数止跌回升。
从To B向To C的战略延伸
当前,中国科技企业的AI商业化路径多集中于企业端市场,个人用户的付费意愿相对有限。在这一背景下,阿里巴巴希望通过整合其传统优势——电商业务,以购物功能为切入点吸引并留存用户,从而与ChatGPT等产品展开直接竞争。
尽管改版后的“千问”应用仍将保持免费,但建立大规模用户基础将为未来推出面向消费者的付费服务奠定基础。
分析指出,此次升级也反映出阿里巴巴在AI消费应用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目前在用户普及度方面,阿里的“千问”仍落后于字节跳动的“豆包”和腾讯的“元宝”。通过推出功能更先进的AI模型,阿里巴巴正与Minimax等初创公司及字节跳动等竞争对手共同发力,力求在技术性能上赶超OpenAI、DeepSeek等国际领先者。
统一品牌形象,布局全球市场
此次整合旨在为消费者建立清晰、统一的品牌认知。目前,阿里巴巴不仅运营“通义”系列消费级应用,还在iOS和安卓平台上线了功能相对简洁的“Qwen Chat”。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计划将这些应用统一整合至“千问”品牌下,打造一站式AI应用体验。
此外,公司也计划在未来推出“千问”的海外版本,积极拓展全球市场。
AI成为增长新引擎
中国科技企业正持续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去年9月,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已勾勒出公司推出新模型和“全栈”AI技术的战略蓝图,展现出在AI服务与底层技术基础设施(如芯片)两端同步发展的雄心。
“千问”大模型的研发始于三年前,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开源大模型。最新发布的Qwen3-Max在多项性能指标上超越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竞品,跻身全球前三。
据悉,Qwen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6亿次。Airbnb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曾公开表示,公司正“大量依赖Qwen”,认为其在某些场景下比OpenAI模型响应更快、效果更佳。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指出,Qwen已占据全球开源模型市场的主要份额,并持续扩大其影响力。
这并非阿里巴巴首次尝试将AI能力应用于消费端。今年早些时候,公司已对其搜索应用“夸克”(Quark)进行升级,计划将其打造为全能型AI助手,该应用目前仍在持续服务用户。
最新财务数据表明,AI正日益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增长动力。在最近一个季度,公司AI相关业务实现三位数增长,云业务部门销售额也超出市场预期,成为集团内部增长最快的业务单元。
華文財經新聞社聯合報道。发布者:张聚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uaxinnews.com/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