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德国电(记者 刘仁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计划访华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行程,这一决定在德国国内引发广泛争议,也凸显出默茨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的明显分歧。执政联盟中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对外长此举提出批评,称其发出了“不良信号”,并可能加剧当前本已紧张的德中关系。
据德国《世界报》和路透社等媒体26日报道,德国社民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阿赫梅托维奇指出,在访问前夕取消行程无助于改善双边关系。他强调,“尤其是在全球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维持与中国的直接对话至关重要。”他呼吁德国重新审视对华战略,主张以“对话、清晰思路和长远利益”为指引,推进务实外交。阿赫梅托维奇表示,“当前形势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项积极且具有战略眼光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德中两国应在和平、安全与经济等领域加强沟通。
瓦德富尔所属的总理默茨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据德国媒体报道,他推迟访华的原因之一是“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此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瓦德富尔曾表示,计划就稀土和半导体等出口管制议题与中方进行交流。
对于瓦德富尔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德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和主要经济体,应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中德关系的稳定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也是包括德国企业界在内的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德国联邦统计局初步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重新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一变化主要受美国加征关税抑制德国对美出口影响,而中德贸易额则持续增长。具体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德中进出口总额达1634亿欧元,德美贸易额为1628亿欧元。路透社分析指出,这一趋势反映出欧洲对华“去风险”战略的局限性,中国对德国的贸易影响力已重回高点。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这是“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报道指出,德国经济已连续三年停滞,默茨一直寻求通过访华等方式推动经济复苏,而瓦德富尔取消行程可能使这一努力更加复杂。德国媒体也评价称,出访前夕临时取消行程,暴露出德国政府在外交层面遭遇的挫败。德国企业界对此深感忧虑,从瓦德富尔原定访华团中德国工业界代表集体缺席的情况看,这被视为对其路线的一次不信任投票。
有分析认为,德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既体现了政治理念的冲突,也反映了现实利益的博弈。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26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瓦德富尔推迟访华“更多反映的是德国内部政治矛盾,而非中德关系的整体走向”。他认为,默茨政府仍处于政策调整阶段,对华立场尚未完全定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恪勤指出,德国经济正面临增长停滞和对美出口受阻等多重压力,“如果中德经贸关系再受冲击,德国制造业将难以承受”。他强调,中德合作前景广阔,德国只有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采取平等互利、务实合作的对华政策,才可能实现共赢局面。
華文財經新聞社聯合報道。发布者:张聚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uaxinnews.com/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