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国内裁员近2/3,访问量连月下滑,通用AI Agent或迎来冷却时刻

华新社(记者 黄世雄)在年初以AI Agent爆款产品横扫社交媒体后,中国AI创业公司 Manus 正加速“出海”——仅仅四个月,其已完成总部迁移,裁撤大部分中国区员工,并在新加坡开启新一轮全球化扩张,拟在东京设立办事处,拓展东亚与中东市场。
据钛媒体报道,Manus近日对国内业务进行了大规模裁员。目前公司在中国区的员工约120人,除40余名核心技术人员已转岗至新加坡总部外,其他员工正陆续被优化,裁员补偿标准为N+3或2N。
今年6月,Manus合伙人张涛在新加坡“Super AI”大会上首次公开表示,Manus已将全球总部迁至新加坡。与此同时,Manus已在新加坡开启本地化招聘,涵盖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软件开发经理等岗位,薪资区间为8000至16000美元/月,折合人民币年薪超130万元,意在快速构建本地人才生态。
Manus 总部的迁移背后,实则是全球资本对其发展方向的一次投票。作为一家由腾讯与真格基金早期投资的初创公司,Manus 近期完成了由硅谷顶级风投 Benchmark 领投的 7500 万美元融资,最新估值达到 5 亿美元。与此同时,市场也流传着未经证实的消息:Manus 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逼近 1 亿美元,其估值有望进一步跃升至 20 亿美元。
不过,这笔投资也引发了监管关注。据悉,Benchmark 在注资 Manus 后,随即收到了美国财政部的问询——询问该笔投资是否落入“对关注国家关键技术投资”所施加的新限制之中。相关规定源于拜登政府于 2023 年签署的《对外投资安全计划》,该计划已于今年初正式生效,要求美国企业或个人在涉及可能“加速或增强敏感技术发展”的关键领域(如人工智能)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向财政部申报并接受审查。
受地缘政治和监管趋严的双重影响,投资人普遍对中美之间可能加剧的 AI 技术壁垒表示担忧,并建议 Manus 将业务重心转向海外市场。对此,创始人张涛也坦言,公司正在考虑将中国业务与国际业务彻底拆分,以降低潜在风险。
通用 AI Agent 的热潮正在消退?
Manus 的爆火,不仅带动了通用 AI Agent 赛道的全面升温,也使该赛道在商业化节奏上迅速领跑于其他 AI 产品形态。根据非凡产研数据显示,Manus 在 2025 年 5 月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达到 936 万美元,增长势头强劲。
与此同时,其竞品 Genspark 也交出了一份更为激进的成绩单。创始人景锟在 X 平台上透露,Genspark 上线仅一个月,ARR 就突破了 2200 万美元;上线第 45 天进一步跃升至 3600 万美元,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与增长效率。
但无论是 Manus 还是其竞争对手 Genspark,在经历了短期爆发式增长后,用户流量正迅速回落。根据 Similarweb 数据,Manus 的月访问量在 2025 年 3 月达到顶峰(2376 万人次),随后逐月回落至 2025 年 5 月的 1616 万,略有反弹至 6 月的 1730 万;而 Genspark 则从 3 月的 440 万快速攀升至 4 月的 888 万,5 月与 6 月则分别为 843 万与 769 万,呈现缓慢下行趋势。
这一趋势背后,或反映出当前 AI 工具类产品普遍面临的“冷启动红利衰退”问题。用户初期涌入往往源于好奇心与传播效应,但在缺乏长期留存机制与稳定使用场景支撑的情况下,热度很难持续。特别是在 B 端与 C 端尚未形成清晰变现闭环、用户价值主张不够强烈的背景下,即使是高速增长的 ARR,也可能只是短期行为的放大。
对于以 Manus 和 Genspark 为代表的 AI 应用层公司而言,如何从“爆款”走向“刚需”,从“流量”沉淀为“用户资产”,是当前阶段最核心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更强的产品力,还需在内容、生态、渠道和差异化服务上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華文財經新聞社聯合報道。发布者:张聚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uaxinnews.com/3402.html

Like (0)
张聚奎的头像张聚奎管理团队
Previous 9小时前
Next 2025年6月27日 上午9: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Comments(1)

  • 黄世雄的头像
    黄世雄 2025年7月9日 下午12:50

    若Manus无法在半年内验证商业模式,可能引发投资者撤资潮,其估值泡沫破裂或成为压垮同类初创企业的导火索134。